返回

苏厨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八百三十五章 杨曙(2/ 2)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

而使社会无限趋近“大同”的,是“小康”所论的制度和方法。

是以“大同”为理念,制定出来的人类应当共同遵守的礼法和典章;

是以“大同”为理念,从启蒙到成人的一套伦理教育过程;

是以“大同”为理念,从乡野到朝堂,构建起来的一套社会结构模式。

“大同”,其实就是“内圣”,是宗旨,是追求,是一个人对于自身品质修养的最高标准,是一个儒家思想继承者最高远的志向。

“小康”,其实就是“外王”,是一个人对外与人相处,行为做事应当遵循的方式和方法,是一个儒家思想继承者,在实践中践行大同理念的体现。

两者是一种内部的矛盾统一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内圣者一样会用兵,立法,以外王为手段,去推行政治制度。

原因就在于“大道既隐”,大同的产生条件,已经不存在了。

一个以儒家思想武装自己的人,他的内心应该是具备“大同之心”的,而他的行为,则体现为“小康之行”。

或者反过来说,不以血裔民族为标准,能这样践行的人,才是真正的儒家。

这就从理论上解释了李常杰和苏油的区别,也解释了两者在战争中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,解决了交趾学子们思想上的矛盾和苦闷,给了他们武装头脑的思想武器。

这是理学成熟的思想体系在交趾的牛刀小试,苏油引经据典,声情并茂,让一干学子听得如痴如醉。

苏油没有将儒家说得多么高大,而是给学子们指出了一条道路,一套方法论,而且是一条切实可行,能够一步步达到的方法论。

学子们觉得,自己从来没有如此接近过大道深旨,苏油告诉他们不需要崇拜古人,只要和他们一样不断地修为和实践,一样可以无限接近于古代的那些圣人和大贤。

每一个人,都可以“内圣外王”,不在于能不能达到和趋近,而在于那个人自己,选不选择走上这条道路而已。

就这么简单。

当然这只是解决了思想选择上的问题,具体到学习上,无论心还是行,要汇通圆融,还是非常艰难复杂的。

仅仅最表面的君子六艺,要全面掌握,那都一辈子学不完。

仅仅一个“慎独”,多少人在艰苦与诱惑之前,选择了放弃。

不过这些却是下一节课的内容了。

一堂课讲完,苏油相当于将在交趾的执政纲领交代了一遍,李道成和黎文盛恍如醍醐灌顶,不但对苏油的学养气度佩服万分,更是对他之前的种种作为有了进一步深刻的理解。

同时,也对他今后的施政完全放心。

的确,一切都解释得通了,这和李常杰那样的穷兵黩武,完全是境界与档次上的差别。

课程结束,学子们各回学舍,今天同时也是开学典礼,下午还有分班考试。

趁中午的时间,苏油举行了一场小型宴会,招待新聘用的学宫直讲们。

这一堂课,收获最大的其实是他们,很多学子还是懵懵懂懂,真正能听明白道理的,主要还是这一帮人。

交趾人最爱的一道菜,是用牛骨,鹿骨,羊骨,鸡鸭骨,加上香料,熬制成浓郁鲜美的汤汁。

然后他们还喜欢吃水牛肉。

为了办好这次招待会,苏油特意聘请了王室的大厨,买了一头牛,给直讲和学子们打牙祭。

直讲们的学问也要经过考核的,苏油按照眉山学宫的考试方式出了诗,赋,策问各一道。

其中一份,苏油认为去大宋拿个进士功名都没有问题,印象很深刻,这时便开口问道:“谁是杨曙?”

就听“当啷”一声,有人摔碎了盘子。

一个文士抖抖索索地过来:“后学杨曙,见过大学士,罪大于天,不敢请死。”

苏油见杨曙这幅模样不由得有些纳闷,对李道成问道:“李公,这怎么回事儿?”

李道成苦笑了一下:“杨曙是我交趾难得的文才,李常杰北侵之前,逼迫他作了那篇《伐宋露布》。”

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